top of page

找路常態班:讓課是孩子想玩的知識!

已更新:1月9日


找路2018年成立,過去5年,我們合作了約200多個家庭,許多小孩來自親子共學團和實驗學校,或父母本身就是老師。


我們在意小孩的自主性與感受。主題上,以師生比1:5的規模,運用「議題遊戲」、「討論互動」、「延伸創作」等方式,偕同小孩釐清彼此的狀態,尋求最適合自己的認知模式,建構共同學習的情境;關係上,透過「積極聆聽」,引領孩子抒發想法,理解各方立場,交換意見,達成共識,或接納此刻不一定要有共識,練習人際。


一期4到6堂課的時間,陪伴小孩享受科學實驗、在地文化、台灣歷史、藝術生活;獲得夥伴,燃點「知」的信心和熱情。面對孩子的學習或交友,你是不是也經常焦慮或擔心?


想知道找路的課程適不適合你們?請繼續往下。

♡ 找路與楊逵文教基金會合作的活動獲「一起來彎樂」彎彎老師(語文正音老師)推薦。

♡ 找路「走讀課」獲「Mimi say hello」(插畫家/台語推廣/繪畫老師)的推薦。

♡ 找路「幼兒生活課」獲Amanda小姐(創作者/「玩出繪本創造力」開課老師)推薦。


〔人文踏查課〕


如果你是這樣的小孩...

✦你對熱愛的事物很投入,沈浸其中,讓你快樂。

✦你有好奇或想瞭解的領域,例如youtube、podcast、動畫創作、服裝設計、投資創業、密室逃脫、考古學家等。

✦在家也可以研究喜歡的主題沒錯,但難免遇到瓶頸,缺乏靈感,聽聽別人的想法,或許能找到新的方向和動力。


如果你是這樣的大人...

✦你希望孩子的學習,跟真實且多元的社會連結,例如思考環境議題,跟職人互動及共創等。

✦你希望孩子不只被動聽講,也能探索出主動建構知識的方法,擁有主動建構知識的空間,例如從凝聚問題起,尋找路徑,和夥伴合作,規劃方案等。

✦你擔心孩子頻繁使用3C,但也知道網路充滿資源,你希望孩子對3C的興趣,有助於他對自己的理解、你對他的理解、和你們對世界的理解。


〔線上台灣史〕


如果你是這樣的小孩...

✦你喜歡聽故事、玩遊戲、進行討論。

✦你對社會現象或新聞常常感到好奇。

✦學校的台灣史固然提供了基礎,但課堂時間有限,你想知道更多。


如果你是這樣的大人...

✦你希望孩子更了解在地文化,不知道如何引導。

✦你希望孩子對社會議題有熱情、願意採取行動。

✦你對政黨惡鬥下的對立感到無奈或厭倦,希望孩子保有對不同可能的開放性。


〔科學實驗課〕


如果你是這樣的小孩...

✦你喜歡把一個東西加進另一個東西裡,或把一個東西黏在一個東西上,或,不只一個。

✦你觀察力敏銳,或常常問「為什麼」,你對許多自然現象感到好奇。

✦你喜歡各種素材的變化;你喜歡星星、雲、潮汐、動物的其中一個。


如果你是這樣的大人...

✦你知道「探索」對孩子的重要性,但,你對於收拾環境感到很矮額XD

✦除了Step by step(當然我們也有許多實驗為了安全或教學設計,需要先有步驟),你也期待科學課創造更多開放性,畢竟多數科學發現從錯誤或偶然間誕生。

✦你希望孩子擁有或保有科學能力,例如觀察、提問、驗證;你希望孩子循著對科學的興趣,練習當「結果不如預期」時,可以怎麼辦?例如怎麼調整變項、或安頓失落。


〔兒童走讀課〕


如果你是這樣的小孩...

✦你喜歡一群人一起瘋一起玩。

✦你喜歡散步,喜歡自己發現東西,對導覽比較沒甚麼耐心(好啦,可以聽個五分鐘)

✦在每個星期又快結束的下午,你想要有段相對自由的時間(當小孩壓力是很大的!)


如果你是這樣的大人...

✦你希望小孩放電(最好是回家車上秒睡)

✦你希望小孩有朋友,你知道「衝突」是了解自我和練習協商的機會,但平常在家或在校,受限於心力與時間,難以替小孩搭橋,建立人際關係。

✦你希望小孩拓展生活經驗,看見不同的社區或社群的生活樣貌。


如果你是,歡迎繼續往下,看詳細介紹!

 

目錄(點選可直達)



 

一、小孩在找路學到甚麼?


1、科學實驗課:跟身體相關的5大主題+50款從生活出發的有趣實驗!


科學實驗課的架構,會先有一段自由探索的時間,小孩可以任意嘗試或配置桌面上的素材,工作者趁此蒐集小孩的疑問、研究傾向,接著,進行跟主題有關的科學實驗或科學遊戲,最後結合以上兩者,討論既有的科學原理,鼓勵小孩提出「為什麼」,看見「每一個問題都是好問題」,「不知道」是引人前進的禮物,欣賞求證的美麗。


疫情持續,科學有沒有辦法幫助我們更能辨識資訊,採取行動,保護自己?這學期以「身體」為主題,從「感官」出發,研究眼睛、耳朵、鼻子、嘴巴、皮膚的特性和科學原理,進行約50個實驗,包括跟視覺、聽覺、嗅覺、味覺和觸覺有關的科學玩具或用品、防疫必備的乾洗手、清潔劑、香皂;也將製造有趣的動畫機、投影機、糖度計、靜電瓶,甚至採集指紋、萃取DNA,當個小偵探!實作部分舉例如下:


眼睛的科學|走馬動畫機、日光顯影樹葉手翻書、色光反射信、彩色密碼卡、視覺暫留卡、光的偏振術、電漿球光劍、顯微鏡、浮空投影、仙女棒、吸管手電筒等。


嘴巴的科學|起司、果醬、寶石棒棒糖、脫水食物、酸鹼變化的怪怪飯、星星吐司、飲料糖度計、彩虹汽水、膨糖等。


鼻子的科學|香皂、防蚊液、聞香瓶、橘子清潔劑、植物香水、糖的香氣、泡澡球等。


耳朵的科學|紙片笛、吸管直笛、吸管排笛、加油大聲公、多多笛、烏克麗麗、咻聲瓶、喇叭等。


皮膚的科學|護唇膏、牛奶膠水、指紋採集、機械手爪、DNA萃取、溫度計、紙火鍋、食物火種、燒不壞的紙鈔、萊頓靜電瓶、護手霜、乾洗手等。


科學是一種「視角」,人們透過可以反覆操作的步驟,嘗試解答宇宙奧秘和自身好奇的可敬努力。然而,關鍵的科學頓悟,常常發生在科學家意料之外、離奇又偶然、甚至帶點瘋狂的情況裡。


科學,是「發現甚麼並驗證發現」的過程,從「發現」到「驗證」,科學兼具直覺與邏輯、混亂與結構、感性與理性,面對種種不確定,需要客觀,也需要豐沛的想像力和創造力,所以,如果教學只著重於「程序」的一板一眼上,恐怕難以呈現科學的全貌。


✦相關連結

影像|熔岩燈製作

教案|甚麼是科學

簡報|泡泡實驗室

簡報|聲音從哪來

2、創意練習課:用創意方法體察日常,面對問題,長出力量!

國外曾發生這樣一件有趣的事:政治家提出「路平專案」,但道路坑洞遲遲未能獲得解決,於是,創意人將政治家的形象塗鴉在道路坑洞上,並寫下政治家的路平政見,隔幾天,塗鴉就連同坑洞一起不見了,有效又快速改善道路凹凸不平的狀況。

創意,不只是天馬行空的創作,創意,更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
孩子對生活有無窮的好奇,創意練習課,將透過觀察法、聯想法、假設法、資料探究與洞察,引導孩子去察覺自我,提出貼近日常的問題,例如:怎麼告白、怎麼告別、怎麼與朋友和好?

引導至對周遭的觀察,與創意工具結合,爬梳背後脈絡,從一個「問題」發展各種假設和面向,找出更豐富、更溫柔的面對姿態。

逐步帶入更大的議題,例如:性別不平權、美國校園槍枝、難民問題等。透過彈性的視角,帶給孩子更寬闊的世界觀,練習創意,亦是練習感同身受。

每堂課,都會分享幾支創意案例影片,挑戰既有想像,跳脫舒適圈,讓創意成為孩子迎向問題時,長出嶄新應對模式的力量。 ✦相關連結


3、人文踏查課:從相遇中學習,發展專題製作,連結多元社會!

三個學期以來,孩子接觸了youtuber、podcaster、密室逃脫創作師、停格動畫師、標本製作師、考古學家、芳療師、獸醫、原型師(模型製作師)等職業。


除了造訪,更延伸每一個主題,讓孩子分享自己對該領域的興趣或了解,引導孩子實際進行部分工作,從操作中累積經驗和感受,例如孩子對「youtuber」有興趣,我們就參考孩子提議的youtube頻道企劃,供應素材,邀孩子拍片,鼓勵孩子提出想法,促成多元意見的交流,進而在拍攝的過程中,理解到製片的編制、影片的佈局、分鏡、運鏡、後製、預算規劃等實務內容。


然後,凝聚核心問題,發展研究方向,例如擬定訪綱,撰寫邀約信給欣賞或好奇的職人,創造互動或合作的機會,例如:和「我們家的睡前故事」同錄podcast《狐貍澡堂》;設計密室逃脫的機關跟情節;參觀芳療工作室,製作擴香石;參觀標本館,製作埋封標本;分組進行停格動畫,策劃小影展等慶祝活動。


以學習者為主體,平衡學習目標跟孩子的需求,孩子在自發性的整合中,和真實且複雜的社會產生更深刻也更切身的連結。


✦相關連結

影像|星光氣味卷

4、幼幼走讀課:在遊戲中,理解自己和世界的關係!

小孩與幼兒的職責是什麼?盡情的玩,是我的答案。

 

「幼兒走讀課」是一個以孩子為中心,順其自然地在環境中探索,打開全身感官——聞聞空氣與風的味道,嚐嚐雨和汗水的甜與鹹,摸摸石子與樹幹的紋理,在草地打滾,盡情跳舞奔跑——運用身體來親近世界的小小旅行。

 

幼幼走讀初期,老師會投入幼兒之間,與幼兒互動,了解各別孩子的特質、需求及界限。而遊戲,之於正在累積人際和表達經驗的孩子們,是最自然的橋樑;藉由小孩自身發起的遊戲,認識自己,也互相認識,去觸摸、去探問、去碰撞,理解彼此的界線,在學習如何一起玩的各種協商規則過程中,慢慢建立起安全感和信任感。

 

好好的玩,盡情的玩,對現階段孩子的發展是重要的,玩即是孩子的學習,在玩耍中,孩子們練習與感受與他人的交流溝通、延伸對外境的認知、嘗試表達自我,也包括體能上大小肌肉的運用、感覺的統合等;

 

當幼兒與工作者間的關係逐漸深化,老師也能夠針對孩子的好奇與喜歡,拉大拉遠走讀的範圍,由點的兜轉變成線的移動,一步步地堆疊出屬於這群孩子獨一無二的走讀課。

 

「遊戲」是孩子最初的教育,也是幼兒擁抱世界重要的工具,一起來幼幼走讀玩玩吧!期待相見!

 

✦相關連結


5、攝影實驗課:開展攝影眼,捕捉美的細節,讓影像為所感說話!

攝影可以被視為過去和現代、自然和文化、創造和發明的結合體,既是藝術、魔術,也是科學。攝影是通往世界與自己的橋樑,在步伐快速、資訊更迭的當代,我們透過手機、相機,讓影像為所見所感說話,描繪經驗,也透過影像,來認識,與共感他人的訴說,到達未曾去過的地方。


在攝影實驗課,主要使用傳統的CCD數位相機,引導孩子們由拍攝自己出發,結合攝影技巧,與認識不同影像風格,做為主題的練習,陪伴孩子慢慢建立對相機操作的熟悉,開展攝影眼與捕捉美的細節的小肌肉。課程主題結束後,也許會有些有趣的課後實驗,邀孩子回家與家長一起練習。


上課場域,當孩子們對操作相機的熟悉度建立,將逐漸由室內點的練習,延伸至戶外線的探索,如果進入走讀旅行的形式,課程有可能延長,若需延長,會事先與參與的家庭和孩子們充分討論。


適合喜歡觀察生活中大小細節,對美的事物有好奇與興趣,願意嘗試操作機具的孩子。


禾的攝影工作經歷與獲獎:

2019開始居家溫柔生產紀錄,並以作品獲得2020 Snapp Magazine不出門寫真大賽首獎

更多作品|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kittyde945/


6、週末走讀課:和夥伴一起,用雙腳在城市走出地圖、親身畫記!

走讀課,一直給我一種「小孩的居酒屋」的感覺,像周五的晚上大人必定要來盤鹹酥雞配啤酒那樣(只有你吧),氣氛往往是歡樂。透過一周一次的相見,更新彼此對自我的認知,回顧自我的累積,就這樣一期一期的長大,周五的豐富、週五的幸福,這些共度的時光,始終是關鍵。


例如一整個學期從「刑務所演武場」出發,循柳川及綠川,走進台中文學館、林之助紀念館、第二市場、台中公園、東協廣場、台中車站、帝國糖廠、綠空鐵道、舊酒廠,往中區繞了一圈,走出日治時期台中城發展的軌跡。


通常的進行模式是,我利用遊戲、繪本或問答,分享我對該地的認識或感觸,例如台中車站隱藏的動物、台中公園的百年古蹟、東協廣場的異鄉人、帝國糖廠的古今變化,然後小孩用肢體親身探索這些地景,在其中編織遊戲,每每讓我讚嘆:「天啊,這樣也能玩!」


✦相關連結


7、線上台灣史:穿越時空角色扮演,讓歷史當台灣囡仔的顧問團!

(這學期的台灣史採線上形式進行,圖為之前實體課的紀錄)


想像這樣的以後,我們及我們的孩子面對新聞議題和社會現象之際,心裡依然激動,但除了深感無力、隨波逐流、依附強權、貼標籤外,也有機會在歷史這個顧問團的相伴下,去釐清和珍惜情感從何而來,尋找夥伴,做點甚麼。


「線上台灣史」採簡報加討論、議題式遊戲、線上遊戲、虛擬實境的方式進行。這期主題包括南島語系民族、鄭成功鄭氏集團在台灣的興衰、大航海時代台灣的國際貿易。


為什麼要讀史?為什麼要讀台灣史?當自己或家人為了某件旁人覺得微不足道的小事暴跳如雷,梳理過後,可能發現:「啊,相同的情境以前也發生過,難怪這麼生氣。」人的挫折、憤怒,往往有所累積,尚未癒合的傷口,通常比較痛。一個國家、族群,也像是一個「人」,年輕的民主國家更像努力長大的小孩,充滿想望和想法,既需要成人或友伴的協助,又渴望並正在建構一條自主的道路。


大至為什麼是美國和日本援助我們疫苗?為什麼立陶宛的總統說:「熱愛自由的人們要關心彼此。」小至中午吃的麵、剛剛套上的牛仔褲、下午要看的棒球賽,生活的一切,都不是憑空落下,是這島上的人經過幾千年幾百年的積累(創造、交換,當然也包括掠奪、摧毀、遺棄),和世界上的人持續互動出來的過程。我們面臨的艱難抉擇,都可以從個人經驗下決定,也可以從眾人經驗裡,找參照,做判斷。


然後,因為歷史拓展的彈性,而明白或願意明白彼此的處境,更能保持創意。因為知道一件事的起源和演變,而更有力量去延續、爭取、擱置、或不同意。歷史,是眾人的資料庫,在關鍵時刻,陪你漲方法。


✦相關連結

👉更多上課影音和親子回饋請往:找路FB找路IG


二、找路的老師、孩子的夥伴

劭璚|2018年加入找路,2019年擔任九名七到九歲小孩的自學團導師。就讀東華大學原住民族學院期間,主修社會學與文化人類學。出版過攝影集《Dear 給親愛的你》、刊物《青苔》及散文集《溪邊花生甚麼樹》,《漁光》寫作計畫獲得國家文藝基金會補助。曾任長榮大學、台南市文化局、華德福實驗高中的田野調查相關課程講師。專欄及採訪作品散見於《鄉間小路》、《豐年社》、《聯合報》,內容多與農業、環境、祭儀、生活等文化活動有關。


京承|阿美族人,故鄉花蓮富里,自小生長於部落,曾務農種稻,擅長利用自然資源對應生活需求。2019年擔任九名七到九歲小孩的自學團助教。除了上課,目前更是家裡三歲小孩的主要照顧者。


沛 |2022年加入找路,曾在澳洲生活一年、日本流浪三個月,用最直接的方式,認識當地文化與人們。屏東人,一半人生在台北度過,現移居台中,是個城市遊牧民族。過去為廣告創意人,擅長創意發想與執行,思考議題與用創意解決問題。拿過十幾座創意獎,包括4A廣告獎、時報華文、亞太廣告獎、Cannes Young Lions 、新加坡Young Spikes 台灣代表選拔賽。


 |2022年加入找路,本名曾藇禾,十八歲考完學測,察覺自己喜歡助人工作,選擇就讀輔導與諮商學系,就學期間曾擔任幼教工作助理及國小運動社團教練,畢業後則在高中職與國際學校擔任輔導老師,浮沉6年,發現熱愛的生活與工作,不在體制內:喜歡「陪伴」孩子開心玩耍,體驗世界,更勝於「塑造」孩子們成為____想要的模樣;除了助人工作,也非常熱愛手做、操作底片相機、及一切美與愛的事物。


呱呱|本名蔡宜芳,喜歡上山下海,製作自然器物和研究傳統文化。曾以國際志工的身分去法國,從事自然農法農場管理、營隊帶領,也到祕魯生活半年,進入心心念念的雨林探索。回台灣則在「合樸農學市集」、「月老茶廠」工作過。想蓋自然的房子,於是學習木作和竹編數年。前年成為海泳與獨木舟的指導員,同時學習當帆船水手。現以自由創作、開課和接案為主,2018年加入找路。


小勇|本名陳雅馨,主修美術,曾任社區大學、文具、出版公司等設計專職,《居民》圖文創作獲國家藝術文教基金會補助,現修習藝術治療,自由創作與不定期展覽。


悠悠|本名梁悠萱,2023年初加入找路,自我介紹認真醞釀中,請稍待…在生活裡慢慢地編織、緩緩地畫畫,作品:ig搜尋coldyoshi

三、名額有限,如何報名?


✦完整課表:


上課時間:

✦注意事項


*材料場地費|單堂100元另計(包括:科學驗課、創意練習課、攝影實驗課、書的研究室、人文踏查課、週五走讀課、週日走讀課)


*新生一門課有一堂單堂報名試讀的額度,可訊息粉專洽詢日期。


*所有課程皆為孩子獨立參與,並非親子課程。


*師生比為1:4~1:5之間。


✦請假規定:


*繳納費用後離班者之退費相關事宜,按照「臺中市短期補習班管理規則第36條」辦理。退費方式,若使用銀行匯款,將扣除銀行匯款手續費。

*學期末所有表定課程結束後,有安排兩堂補課的時段。


*報名一到兩期課程者,有一次請假(於第二期或學期末或寒暑假)補課的額度(除了線上台灣史)


*報名三到四期課程者,有兩次請假(於第二期或學期末或寒暑假)補課的額度(除了線上台灣史)


*線上台灣史為線上課,可用錄影及簡報補課,請假基本上不退費不補課。


*其他請假,皆不退費也不補課。




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親子的回饋

「如果我小時候有這種課,我可能不會這麼討厭學校。」「這就是我想和孩子一起長大的學習場景。」 找路 2018 年成立,初始成員為一群自學家庭和獨立教育工作者,在尊重小孩自主性、在意小孩感受的前提下,用主題教學跟孩子互動,即老師設計課程主軸、架構、進程,根據小孩的需求、問題意識...

1 Comment


kathy06198
Jun 04, 2022

周日第1期人文踏查,還有2個名額嗎一個小一,一個小四

Like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