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走讀課|台灣近代史「百年森林島」桌遊設計


 文圖/劭璚

 

暑假的最後一堂課,「#走讀台灣史」的主題來到「近代」,過去每次觸及這個時期,我都很直覺的以「#二二八事件」及「#白色恐怖」為內容的發想背景,太理所當然到...這次我打算嘗試看看還有甚麼方向,跟七歲左右的小孩一起探討台灣近代史。

 

於是想到最喜歡的「#樹」,60% 陸地面積為山林覆蓋的台灣,自然與人文從來無法截然二分,人類的起居始終深深影響著生態:從日治時期的樟樹、檜木開始,台灣進入「#大伐木時期」。

 

國民政府來台,伐木數量攀登至日治時期的四倍之高,扁柏、紅檜的出口為台灣帶來大筆外匯,同時,美援以溫帶國家的思維,支持林相變更,認為天然林「沒有經濟價值」,改種單一樹種。近二十年來的「水土保持」政策,更是缺乏評估的持續伐木造林。

 

但多層級的天然樹木,生物多樣性高,形容原始林「林相不良、蓄積低劣」,等於把森林簡化為只剩木材生產的功能(這似乎也相近於昔時台灣的教育觀念)

 

直到 1980 年代,隨著戒嚴解除,環保理念興起,民間團體的積極倡議下,不只國家公園陸續成立,林務局也在輿論壓力和國際情勢中,由國營事業單位改制為公務預算單位,才終於終結了台灣長達七十六年的「#伐木養人」,台灣山林獲得喘息...

 

不過,海拔兩千五百公尺以下的原始林幾乎已經砍伐殆盡。



戶外走讀那天,在「#豐原漆藝館」跟小孩解釋「#漆藝」的緣由(由日本人引進,憑藉豐原的地利之便和條件開闢林場、栽培漆樹,訓練漆藝相關從業人員)和原理,說明生漆是由「#採漆人」從漆樹上割下來的樹液,能固守器物歷久不衰。

 

允問我為什麼不會壞?我說生漆活性強,滲進器物的毛細孔中,形成保護膜。

 

乖問我那如果人碰到呢?真是一個好問題耶,的確也因此皮膚接觸生漆容易引起過敏,需要特別小心。

 

乖又問圖片中的生漆呈乳白,但漆器的圖案繽紛,如何辦到?允說就像我們在林之助紀念館參觀到的啊,林之助將礦物製粉作畫,他認為只要把具顏色的粉末摻入生漆中──啊啊啊,沒錯!就是這樣的概念!

 

他們的對話讓我興奮得蹦蹦跳跳。

 

整個暑假共五堂走讀台灣史,我們前往大肚,採集紅土,研磨「#泥土顏料」,拜訪「#林之助紀念館」,欣賞「#膠彩畫」,這次認識由漆樹而來的「漆藝」。雖然是依循不同的時代脈絡而去到這些地點,卻又因為自然媒材而隱隱連結。

 

小孩更自己串起這些經驗。

 

真是讓人興奮得蹦蹦跳跳。

 

隔天室內課,我設計了一款桌遊,邀請小孩共同決定一座森林島的命運。

 

 

一開始先發給每位參與者一張白色的「台灣」、六張「樹木卡」(含樟樹、檜木、扁柏等代表性樹種,裁剪自 DM,如首圖),然後玩家按順序抽「事件卡」(如上列黃卡):事件卡中包含跟台灣森林有關的「歷史」、「行動」和「意外」,內容將影響到玩家「樹木卡」、「動物卡」、「遊戲幣」和「房舍卡」(同樣裁剪自 DM)的多寡。

 

例如「日治時期」設置「台灣樟腦專賣局」,訂立樟樹砍伐計畫,抽到這張的玩家必須交出全部的樟樹卡片,每棵樟樹交換兩百元遊戲幣,遊戲幣再抽到蓋屋的事件卡後,即搭建房舍。又例如「政府宣布:全台禁伐天然檜木林!」則玩家得動物卡兩張。

 

「強烈颱風來襲」,玩家樹木達一定的量能安然度過,少於三棵,損失嚴重。有趣的是,「輕微颱風來襲」,森林的林冠因此疏開,植物更新,有機會增加生物多樣性,反而得到樹木卡一張。小孩也好奇「山老鼠」是甚麼,「設立國家公園」的事件卡,同樣引發激動的討論,因為我說「墾丁」是第一座國家公園,他們聊起周末的墾丁旅遊。

 

透過事件,略解台灣森林的百年變遷,與和自己的關係。

 

小孩問我怎樣算贏?我說在意的一切,都會變成手中的材料,建構我們的島。

 

 

所以沒有輸贏,如果你要島上充滿貨幣、蓋滿房子,遊戲結束時,它真像你欲求的那樣,那就是你的勝利。

 

如果你要動物和樹木豐富,遊戲結束時,護住樹木和動物棲息地,這樣的狀態讓你快樂,那就是你的勝利。

 

很奇妙,起初小孩為森林能賺錢和房舍而興奮,幾輪後竟不知不覺地每個人都盼望樹木,害怕失去動物。

 

似也透露對生活環境的希冀。

 

最後的創作時間,當他們替空空的「台灣」揮灑海洋的顏色、大地的顏色、山巒的顏色,慢慢黏貼樣貌各異的樹林和屋子,我知道他們珍視之處正是我想居住的地方。


這次帶出台灣山林史的大綱,期待未來結構更周全、細節更飽滿,只因蒐集資料的過程,發現台灣的樹故事好多,例如樹木的運用、原住民神話、「撞到月亮的樹」、「種樹的人」等等。

 

即將展開的這學期,走讀的大主題是「溪」,或許下學期可以是「樹」...
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