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走讀課|我要開一間誠實維尼熊店

已更新:2018年10月26日


編按:此篇為〈走讀課|寶可夢的卡片不見了!〉的續篇。


文/麋鹿 圖/麋鹿、劭璚


走了一段路,孩子突然停下腳步,說要去便利商店。


放眼望去盡是綠油油的稻田,即使向 google 地圖求救,仍一間便利商店都看不見,步行僅 5 分鐘處,卻標示著「誠實商店」,巧合的是今天走讀課原本規劃的最終地點,就在那裡。確認孩子的需求為買食物跟飲料後我提議:


「誠實商店應該也有賣食物跟飲料,而且呀,那是一間沒有店員依然可以進行交易的店呦!」


「什麼是交易?」孩子問。


「交易通常是指買東西或賣東西,但其實也就是一種交換。例如我拿我擁有的東西,換你所擁有的東西,這可能是物品與物品的交換,也可能是金錢與物品的交換。」



抵達誠實商店,店裡除了柴米油鹽,也有孩子愛吃的糖果、滿櫃的故事繪本、玩家家酒的玩具。天氣實在太熱,我們望向冰櫃,掀開冰櫃的門,涼意透進肌膚,發出「哇嗚~」的讚嘆。一人拿起一隻冰棒,標價 20 元。店裡沒有老闆,那要怎麼交易呢?開始找尋方法,終於在櫃檯看到一個凹洞:把錢投進去就好了。


孩子投 1 元,我投 20 元。


「為什麼你要投 20 元?老闆又不會知道我們投幾元。」


「老闆當然不會知道,」我說:「不過,老闆把這隻冰棒賣 20 元,應該是認為這隻冰棒有 20 元的價值,我覺得冰棒 20 元不貴,所以願意投 20 元。」


「可是我只想投 1 元。」


「我覺得可以呀,那就代表,你覺得冰棒只值得 1 元。不過我猜,如果大家都用 1 元來買這裡的東西,那這家店就會很難繼續經營下去。」


「什麼是經營?」


「經營就是...我們現在看到店裡擺放的商品,商品的製作需要材料和技術,這些都需要費用,假設製作一支冰棒需要 10 元,那我們付 20 元,這家店就會賺錢,商店能繼續製作商品,賣給有需要的人。商店經營下去,我們以後就還能在這裡買冰棒,或是休息。」


「沒想到這裡的東西被製造出來是需要錢的!」孩子驚訝的說。


「也有些人會種植番茄啦、蘿蔔啦,等到農作物長大,就可以採收拿去賣,或是跟別人交換。」



我想起之前與一群孩子在公園擺攤,他們把自己創作賣給別人的經驗:「像我很喜歡很喜歡你畫的東西,如果你願意賣,我也願意跟你買,但我也要評估自己應該用多少錢來買。」


孩子頓了一下:「你這樣誇獎我,我會很不好意思耶...」


一隻冰棒吃不夠,再次走向冰櫃。


孩子果斷地說要用 20 元來買,打開錢包,卻皺起眉頭:「如果用 20 元買,等一下就沒錢了...」他懊惱的數著僅剩的零錢:


「我用 10 元買好了。」


這讓我想到支持價值與自身處境的關係。很多時候跟孩子就讀體制內學校的家庭聊教育,感受到他們認同我們對待孩子的方式,但往往受限於經濟狀況、家族期待或社會價值觀,而難以跨步。現實中有太多困境,但在不同的選項間探問自己、暸解自己、慢慢趨近理想的這個過程,也許是更重要的。


當孩子支持價值,卻同時考量能夠給出的能力,做出選擇,不為追求價值有所勉強,這是我佩服他的地方。



我再次投 20 元。孩子又問起為什麼我要投 20 元?


「因為我的錢夠買 20 元的冰棒,不會因此沒有錢買其他東西,也希望能夠支持這家店的理念。」


「什麼是支持?」孩子問。


「支持就是,例如你想做一件事,我覺得這件事真是太棒了!認同你的想法,我很可能會出錢讓你完成這件你想做的事。當然也可以是從旁出力協助,共同一起完成。」


「我覺得這間誠實商店好棒,我也想支持,將來我也想開一間誠實商店,不不不…」孩子說:


「我要開 3 間店,一間是誠實玩具店,另外 2 間是誠實維尼熊店與誠實冰淇淋店!」


太陽漸漸西下,孩子眼裡散發耀眼的光。


「好啊~如果有這麼一天,你經營誠實商店,我去店裡和你交易,支持你的理念。」
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