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劭璚 圖/劭璚、呱呱
走讀課參觀展覽,展場設有扭蛋機,旋出的數字分別對應立板上吊掛的二三十首情詩,小孩非常喜歡這個裝置,一次又一次轉動機關,辨識數字,反覆請我幫忙確認是否拿到重複的作品,希望每一則都不一樣。
紙片達到六七張後,我說:「好像一本詩集喔。」靖跟雨打算裝訂成冊,我問:「那我們需要甚麼工具呢?」兩人都想到釘書機,我說可是這邊沒有釘書機耶:「還有甚麼工具呢?」四處張望,雨在櫃檯處找到祈福卡的細繩,一雙巧手,將詩作與祈福卡串聯成書。
一旁的阿姨見狀:「你們認得字嗎?」小孩搖頭,阿姨又問:「那為什麼要拿那麼多?」小孩一愣,沒有回答。
我說雖然不識字,但我們對紙張的觸感、形體、設計,依然會有「感覺」。何況他們可以邀我讀,或帶回家與家人分享,「寫些甚麼呢?」也可能促成學字的慾望跟動機。
扭蛋、抽籤、小書,愉快的活動,更或許有機會讓他們發現自己跟字跟詩的親近,至少,記得空間的「好玩」,願意常常接觸。
這就是文學的推廣啊。
阿姨連忙補充道,這些都要經費,她怕浪費,怕其他人拿不到。
我能理解她說這些話的脈絡,但浪費嗎?
看著小孩投入,再沒有人比他們更珍惜了。
只因詩不是字的堆疊,詩正是像個小孩那樣去遊戲。
Comments